欢迎进入作文周刊官方网站!
今天是:
作文周刊
Study
教学指导
高中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指导 > 高中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应对策略
2019-07-25 未知 返回列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考题的题型涉及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教育科举、宫室建筑、礼仪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等等,可谓浩如烟海,领域广阔。

 
 

 

应对策略1:核心信息无谬误

所谓“核心信息”,指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要素”准确无误。抓住了这六种“核心信息”,考试的时候心里就有底,就不慌。

  

1.古代的历法用阴历,现代用公历,“时间概念”有时不一致。

  

【例】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荒村建子月”,子月是一月。

  

【分析】阴历子月是十一月。因此此句时间有误。

  

2.古代有些风俗涉及时间,现代这些风俗已淘汰。

  

【例】古代女子举行笄礼时一般在18岁,表示年届成人,可以结婚。

  

【分析】古代女子“及笄”是15岁。

  

3.方位有误。

  

【例】四象是指东方苍龙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北方玄武七宿。“气冲斗牛”中的“斗牛”二星宿在东方。

  

【分析】牛宿和斗宿在北方。

  

4.人物的称谓有误。

  

【例】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称对方的女儿为令爱,谦称自己的母亲为家严。

  

【分析】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母亲为家慈。

  

5.事件有误。

  

【例】立生祠是古代的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分析】立生祠的对象有的深得民心,有的是大奸臣,如明朝大奸臣魏忠贤就曾被人立过生祠。此处人物对象说得过于绝对,事件真相也与历史事实不尽相同。

  

6.办事情的方式有误。

  

【例】“征”“辟”指征招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都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分析】应是自下而上推荐选拔。

  

7.原因有误。

  

【例】律诗共八句,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古代无论律诗还是歌行体,都讲究平仄。

  

【分析】因为古代歌行体是古代自由诗,没有严格的平仄要求。

  

8.由于历史的变迁,有些官位的名称虽相同,但实际权力却出现了很大的不同。

  

【例】我国西周始置司马,掌管全国的军政和军赋。唐代白居易当过江州司马,其权力与古人一致。

  

【分析】权力比古人小很多。

 

应对策略2:基础信息无错漏

有些微小信息,如概念的内涵、外延、名称、数量、质料、体裁等信息,也应精准。

  

1.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最本质的属性、特征。

  

【例1】“故事”是文艺作品中虚构的人物有情节的活动,如苏洵《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

  

【分析】此处的“故事”是“旧事”“先例”的意思。

  

【例2】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分析】“迁”在古代既可指升官,也可指贬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2.概念的外延指概念的分类。

  

【例】“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

  

【分析】分类错误。古代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注意“官屯”与“军屯”是两个概念,彼此内涵并不一致,因此外延也不能相混。

  

3.有些概念的外延,集合有误。

  

【例】“五经”指《诗》《书》《礼》《乐》《春秋》。

  

【分析】《乐》不在“五经”概念的集合之内,应为《易》。

  

4.有些概念的名称有误。

  

【例1】殷代学校称“序”,周代学校称“庠”。

  

【分析】殷代学校称“庠”,周代学校称“序”。

  

【例2】“敕”,中国古代帝王或内阁大臣诏令文书的名称。

  

【分析】内阁大臣的文书不能称“敕”。

  

5.有些数量出现了偏差。

  

【例】七品,古代官员分七品十四级。

  

【分析】古代官员分九品十八级。

  

6.有些事物的质料弄错了。

  

【例】象笏是象牙做的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以记事的手板。

  

【分析】象笏是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并不专用象牙。

 

7.有些古诗古文的体裁有误。

  

【例】古代文艺理论专著有《文心雕龙》,诗歌理论专著有《诗品》《古诗十九首》。

  

【分析】《古诗十九首》不是诗歌理论专著,而是诗歌作品。

 

应对策略3:修饰、限定无偏差

  

有些文化常识,常常把某些人物、作品的技法、地位修饰夸张到了不应有的高度,或贬低、限定到了不应有的低度,因此出错。考题中一旦出现“很”“最”“第一”之类的修饰语,应加倍在意。

  

【例1】我国现已知最古老的文字是金文。

  

【分析】是甲骨文。“最古老”修饰“金文”不当。

  

【例2】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是《金瓶梅》。

  

【分析】是《红楼梦》。《金瓶梅》的地位没有那么高。

 

 


选自:《作文周刊》高考版第25期

 
二维码
《作文周刊》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351-7069466/7045608 传真:0351-7075201 邮箱:kefu@zwzk.com 地址:太原市杏花岭区三墙路东大盛世华庭B1座东单元1201号
Copyright 198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作文周刊》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晋ICP备17007366号-1  晋公网安备140107020703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