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老师《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的直播讲座在2022年4月30日举行。就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理念,核心素养与课程目的,郑老师从语文学习质量、课程实施等几个角度加以阐述。与以往的课程标准相比较,新课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课程改革的构想,最后取决于教学的实际,第一线的老师要顺应时代发展,转变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率。本文以杜牧《赤壁》为实例,对新课标中的古诗词救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 古诗词 教学
一、以新课程标准为引领,更新教学方法
大家都知道,最好的老师是兴趣,而喜爱是先决条件。新课标强调了学科间的衔接,不应脱离实际情况,语文是与各个学科关系最紧密的一门基础学科,与世隔绝地把语文孤立起来是不切合实际的,这就像“闭关锁国”,限制了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杜牧的《赤壁》是一首咏史诗,以一柄被淤泥掩埋的战戟就来表达自己内心之愤懑,欲建功立业之雄心。学生的学习热情怎样激发?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给了我们答案,通过这两句诗,同学们可以作一个加减的运算。
(周郎)+(东风)=(留二乔)
(周郎)-(东风)=(锁二乔)
从这两个公式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赤壁战役中,“东风”的作用非常大,也就是“机遇”。“二乔”与历史相融,咏史诗的特点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了。接着,我们把作者引入到这个方程中。
(杜牧)-(机遇)=(壮志难酬)
(杜牧)+(机遇)=(壮志能酬)
从时代的角度,结合作者的生活际遇,把握作品的中心思想:作者生于晚唐不逢时、腹有才华而不遇,希望有机会完成大业,青史留名。
这种救学方式,也可以用于诗歌的“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色的分析。
把数学概念引入到语文教学中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给诗歌配插图,把美术艺术引入到教学中去。总之,教学没有定法,调动学生“乐之者”的学习积极性,是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美读诗歌,体会诗词之美
文化自信是新课标重点强调的内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古典诗歌如同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在漫长的岁月里闪耀着不灭的光芒。今天我们再看一遍,仍然能深刻地体会到诗人丰富的感情,对他们的崇敬也是油然而生。
怎么去探究诗歌魅力呢?有声朗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非朗读非语文,朗读是语文课特别是诗歌课的灵魂,由古文的背诵,到诗句的理解,再到诗歌的欣赏领悟都离不开朗读。朗读可以分成“音、意、美”三个阶段,这里主要讨论美读。叶圣陶说:“美读其法,不仅理解作者所说的话,而且与作者的思维情感相通,不管是兴趣方面,还是运用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
《赤壁》虽然很短,它的感情却非常丰富。我很乐意让学生去读自己的情感体验。前两句有一种发现折戟的意外,也有一种认出三国的喜悦;后两句表现出对周瑜的不屑,其实写的是诗人的愤懑和不甘。当学生们用自己的声音表现他们所了解的情感时,自豪显而易见。反复朗读后,学生对诗歌情感、写法、主题语言等了解会比较全面。朗读方法不可拘泥于一种,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如个人朗读、角色朗读、师生共读等,尤其要注意教师的示范朗读。有些教师虽然注重朗读,但是更倾向于使用别人的音频视频。实际上,大家对作品的认识各有不同,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模式,把重点和难点都读出来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寿镜吾老先生陶醉式朗诵就给他的学生鲁迅留下了深刻印象。朗读能让学生进入情景:你所看见的是什么?听到的是什么?学生们也许会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也许会看见一双颤抖的手,也许会听到一声沉重的叹息。
古诗词的修养不会一蹴而就,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多朗诵,多体味,与诗人“同行”,感受他们所经历的情感。美读能激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沉浸于情绪的海洋中,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
三、播种爱国种子,立德树人
新课标的修改,强调价值观的引导,强调以文化人和以德树人。学生生活以学校为主体,与社会密切相关。因此,要使学生与社会保持密切的关系,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美学创作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美学创造是指学生在感受、欣赏和评估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获得较为丰富的体验,从而具备对美的初步感受,并且有能力驾驭语言来表达美,创造美。
因此,在《赤壁》的拓展环节里,有一篇小练习:“我们处在一个繁荣时期,我们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机遇,如果我们肯下功夫,人生总有‘东风’的时刻,不如将后两句的诗换一下,以表达我们的高远抱负。”
东风已予 郎(媛)便, 。
老师结合当下热点,或结合自己教师的职业,创作两句,给学生示范和写作方向,调动他们的写作激情。如:
东风已予袁公便,
禾下乘凉振中华(袁隆平)。
东风已予王媛便,
逐梦九天献青春(王亚平)。
东风已予瑜媛便,
三尺讲台育樱桃(自己)。
……
在创作过程中,同学们能体会到祖国的强大力量,坚定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发展,建设结合起来。学生如破晓之太阳,承担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立德树人便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语文老师最神圣的职责。
四、1+X教学,拓展诗歌教学的宽度
温如敏教授说: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歌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否则便是一滩死水,但是课堂时间确实是有限的。1+X教学便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它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更多的古诗词,让课堂变得灵动活泼又丰富多彩,既可以延长课堂的宽度,也可以提高课堂的高度。“X”的内容非常广泛,就《赤壁》而言,可以就题材选择咏史诗,也可以与“赤壁”有关的诗歌,还可以选择诗人杜牧的其他诗歌。学习方式也是多样的,如直接就某方面做简要的赏析,或出题目对比阅读……
一夜之间,春暖花开。总之,新课标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语文教学又进入新时期。作为一线老师,我们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在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上,在“会做”的事情上大胆地去实践,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优秀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