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优秀初中生的策略与方法
【作者:黄雨晴】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本文刊登于《作文周刊》(教师版)2025年第25期】
简介          ∨
在当代中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县域初中生的教育问题受到了各部门的广泛关注,培养初中生的爱国情怀、感恩之心和勤奋、创新精神便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除了要学习基础知识外,情感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通过“八坚持”策略,即坚持听爱国歌曲、故事,坚持立志报国,坚持戒手机瘾,坚持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晚上8小时睡眠时间,坚持探索能够培养初中生创新精神的课堂教学方法,坚持在教室放置实验仪器以便于学生随时做实验探究,坚持问问题,坚持动手做小制作,从而有效地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一、奠定爱国基石,激发爱国热情,培养感恩之心
理想信念是爱国情感的源泉,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处于快速成长中的初中生,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昂扬向上发展的状态,因此,初中课堂除了要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之外,道德情感教育也应及时跟进。
如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教学,通过课堂教育、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现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培养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组织阅读经典书籍、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历史遗址等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全方位地领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进而激发爱国热情。此外,还要培养初中生的感恩情怀,可以开设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认识并感激身边的人和事;鼓励家长与孩子进行感恩互动,记录感恩日记、进行感恩分享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感恩;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明白感恩家人的同时更要感恩社会。
二、坚持团队协作,培养勤奋精神,养成良好习惯
一个人的成长脱离不了群体。首先,团队协作至关重要,优秀的团队一定是每个成员都为之努力的共同目标。只有团队目标明确,成员的素质才能提高,才能造就勤勉、诚信、团结、高效、自律的人员队伍。勤奋精神是团队协作的必然要求。在团队活动中,教师要时常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勤奋努力的品质。但初中阶段的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够成熟、思想不够全面,且处于迷茫期,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并鼓励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初中阶段的学业紧张、复杂且繁多,大多数学生都无法适应且找不到学习的方法,久而久之,会消极对待学习,最终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在引导过程中,可以让他们养成提前预习、按时复习等良好习惯,切勿为了提高成绩而超时长学习,必须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每晚8小时睡眠,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有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习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及时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他们相信习惯是成功的重要部分,勤奋是成功的必要过程。
三、坚持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自主学习的习惯,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时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通过课外阅读、科研实践等方式,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思维。
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挑战,为他们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合理利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将学到的知识全方位发散,从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之星”。
培养初中生的爱国、感恩情怀和勤奋、创新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须持续深入研究“八坚持”教育策略的内涵和实施方法,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通过实施策略,为初中生的未来成长和社会贡献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培养更多具有爱国、感恩情怀和勤奋、创新精神的优秀初中生贡献力量。
让我们共同为推动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初中生而奋斗!